您的位置 : 丘奇文学网 > 资讯 怎样说话不伤孩子在线阅读全文 雨琦楠楠小说微信内阅读

怎样说话不伤孩子在线阅读全文 雨琦楠楠小说微信内阅读

时间:2019-03-25 17:10:28编辑:怀蝶

怎样说话不伤孩子男女主角为雨琦楠楠,是静涛倾情著作的一部出版小说,已上架微阅云。全文讲述了天下父母无不盼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但大多数的中国式家庭教育让我们看到,许多孩子没有在父母的打骂中成功,也没有在老师的严厉管教下成材。而多数实例证明,恐吓、吼叫、打骂、争吵、批评、斥责、冷处理等方式在教子问题上起到的作用并不大,甚至起到了反作用。一些孩子表现出来的叛逆、不听话、不顺从、不服软、爱撒谎、离家出走等不良后果,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沟通方式不当造成的。传统的棍棒教育可能会起作用,但只是暂时的,不会持久。其实,要想培养乖巧听话的好孩子,只要改变一下与孩子间的沟通方式就对了。聪明父母会说也会听,在言语上做到不伤害孩子,从而促进家庭和谐,让孩子更优秀,更可爱。

《怎样说话不伤孩子》 第4章给孩子点个赞,爱孩子就夸夸他 免费试读

每天夸孩子一句并不难

美国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和50名有犯罪记录者,分别给他们去信,请他们谈谈母亲对自己的影响。其中有两封来信说的都是同一件事——分苹果,读来颇耐人寻味。

一封信是一个在监狱服刑的犯人写的: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大小不同,我非常想要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妈妈听了,瞪了我一眼,责备地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要总想着自己。”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最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非常高兴,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了我。从此,我学会了说谎。

另一封信是一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写的: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出几个苹果,大小不同。我和弟弟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红最大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最大最红的最好吃,谁都想得到它。很好,现在让我们来进行一个比赛,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我们三人比赛除草,结果我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妈妈还夸奖了我一番。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了付出与收获成正比。

同样是分苹果,却带来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一个孩子学会了说谎,另一个孩子却从中懂得了一个令其终生受益的道理。正如马卡连柯所言: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次随便的闲聊,每一个平常的举止,每一个不经意的眼神——在父母的不知不觉中,都可能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教育其实存在于构成孩子生活环境的方方面面。孩子若生活在批评中,便会学会谴责;孩子若生活在接纳中,便会学会仁爱;孩子若生活在分享中,便会学会慷慨;孩子若生活在公平中,便会知道正义;孩子若生活在诚实中,便会懂得什么是真理。

教育孩子,常常就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

每天夸孩子一句,重要吗?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经常受到家长夸奖和很少受到家长夸奖的孩子,前者成才率比后者高五倍!

许多家长和幼儿教师都知道:如果今天夸孩子的手干净,第二天他的手会更干净;如果今天夸他的字比昨天写得好了,明天他的字准写得更工整;如果今天夸他讲礼貌了,明天他也会更注重礼貌……孩子其实很聪明,在受到大人的夸奖时,他不仅心情愉悦,而且懂得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大人提倡的,什么是大人反对的。这样,比家长直接对他说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效果要好得多。

每天夸孩子一句并不难,但夸奖到位却不是一件易事。首先,要夸得准,如果夸得不准,孩子就会感到是受了欺骗,起不到激励作用。其次,如果夸错了,那反而会引起不良的后果。孩子会把错的当成对的,即使以后你想更改过来都很难,因为他心中的是非标准会因你的错夸而混淆了。因此,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每一点细微的进步、每一个小小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夸奖和鼓励,让孩子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促使孩子不断进步。

每天夸孩子一句吧,你很快就会看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亲子正面沟通秘诀

父母怎样做才能使表扬更有效呢?希望下面的观点能给父母们带来一些启发,并为他们在表扬孩子时提供有益的参考。

1.表扬要具体

对于孩子来说,表扬不能太笼统、模糊,不能简单地用“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你真棒”这样的一般赞语,而应对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的具体细节给予肯定,使孩子明白“好”在哪里。对孩子的表扬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例如,孩子看完书后,自己把书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如果这时家长只是说:“你今天表现得不错。”表扬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为孩子不明白“不错”指什么。你不妨说:“你自己把书收拾这么整齐,我真高兴!”一些泛泛的表扬,如“你真聪明”“你真棒”虽然暂时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孩子不明白自己好在哪里,为什么受表扬,且容易形成骄傲、听不得半点批评的不良性格。

2.表扬的方式要变化

新颖的刺激、多变的刺激,容易唤起人们的注意,容易激发人们的动机;而不变化的刺激、千篇一律的刺激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有的父母多年不变地用单一的表扬方式,孩子听着无味道,司空见惯不以为然,激发不了孩子良好的动机。父母使用单一的、不变的、重复的语言去表扬孩子,时间一长,根本起不到激励孩子的作用,有时甚至会引起孩子的厌烦。

3.表扬要看见过程

表扬不仅要看结果,还要看见过程。父母应该引导孩子重视努力的过程而不是成功的结果,激励孩子坚持不懈地努力争取,即便失败了,奋斗的经历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财富。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干”,吃完饭后,自己去刷碗,不小心把碗打破了,这时家长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批评,孩子也许就不敢尝试自己做事了。如果家长冷静下来说:“你想自己做事很好,但厨房路滑,要小心!”孩子的心情就放松了,不仅更喜欢自己的事自己做,还会非常乐意帮家长干其他家务。因此,即使孩子做得不好,只要孩子是“好心”就要表扬,帮他分析造成“坏事”的原因,告诉他如何改进,这样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4.表扬要视情况而定

为了培养孩子的一些好习惯,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进步了,就一定要瞅准时机,着力表扬。慢慢地,等孩子在父母的表扬声中养成了习惯时,则需要减少表扬的次数,而且表扬的间隔时间要长一些,直到孩子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或成绩时,再对其给予表扬。只有把握好了这样的节奏,才能更有效地发挥表扬的作用。

5.表扬要把握好时机和分寸

对孩子的表扬并非是多多益善,表扬也像服药一样,不能随便乱用,它也有使用的禁忌规则。所以,父母对孩子的表扬一定要适度,一定要掌握好“火候”,把握好轻重。

鼓励孩子多作自我肯定

一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妈妈,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只有她的儿子表现最差,唯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微笑着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妈妈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对她说:“全班50名学生,这次数学答案,你儿子排在第5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你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走出教室,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微笑着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了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第二天上学时,儿子去得比平时都要早。她甚至发现,从这以后,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总是在差生的行列中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家长会结束,都没听到他儿子的名字。她有些不习惯,临别时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听了这话,她惊喜地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走在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第一批重点大学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对儿子说过,相信他能考取重点大学。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就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儿子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尽管那是骗我的话。我知道这些话只是一层纸,一捅就破,但我还是喜欢听,因为它是我学习的动力所在,妈妈的这层纸让我不停地奋斗、不停地进取。”听了这话,妈妈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流下,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你参加过孩子的家长会吗?你是怎样参加家长会的?你从家长会回来会和上面的这位母亲一样,无论他表现出色抑或平平,都微笑着面对你的孩子吗?

和孩子沟通,要先让孩子感到你很可亲,让他感到父母是关心自己的、爱护自己的,而不是为了训斥自己才和自己沟通的。亲子沟通的主要原则是先处理情绪,后解决问题。

心理学认为:“人的潜意识只接受有实质性意义的信息。”比如我们初学开车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前面的标杆明明不能触碰,教练在跟我们大喊“别碰标杆!”事实情况是,教练越喊,我们就越是会撞上标杆,我们的潜意识只接受了“碰标杆”这样的实质性信息,而不是“别”这个信息。根据这个规律,我们不要给孩子一味地贴上“负标签”,孩子做错了一点小事,就训斥他丢人、卑鄙,甚至叫他“小偷”“罪犯”。有个孩子无意间对妈妈撒了谎,这位妈妈不是探明原因从而防止孩子继续这样做,反而把孩子关在门外,声明不要她了,她以后会进监狱,等等。家长的本意是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让孩子牢记错误,但是取得的效果却事与愿违。

所以,抚养孩子,做好亲子沟通,要求家长要切实地改变自己旧有的认知模式,以使沟通变得非常轻松。因为,有阳光的家长,才会有阳光的孩子。

有位专家经常和家长朋友们说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至少需要千百次的肯定,他们的反应大多是很惊讶地“哇”一声,然后问专家是表扬孩子千百次吗?专家回答道:你可以一直这样理解,不过肯定孩子比表扬孩子更进一步,它要求家长不管在任何场合都用心体会孩子的感受,关注孩子,认同孩子。

培养成功和幸福的孩子的关键之一,是让孩子有高度的自信心,使其不会因为一时的成败或行为表现来影响自己的价值感。父母的责任是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自我形象,由自信心再渐渐地发展出孩子的自律和自爱。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爱和肯定的目光是孩子成长最好的营养。

鼓励孩子多作自我肯定,并不意味着应该让他“滥用”自我肯定。不要鼓励孩子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使用自我肯定。自我肯定也应有个度,要分时间、场合,更要有一定的原则、标准和尺度。再好的良药也不能下得过猛——孩子的自我肯定用过了头,那就可能变成了一个自负甚至唯我独尊的小霸王。

亲子正面沟通秘诀

在鼓励孩子方面,家长应该怎么做?

1.坚定不移地信任你的孩子

认可孩子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有他自己的独立意志,并有着无限的成长潜力。始终坚定不移地信任你的孩子,认可他、赞赏他、鼓励他,必要时指出他在行为上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是使孩子建立积极自我形象的有效方法。

2.帮助孩子正视错误

孩子由于做了一件错事而遭到了批评,一下子感到丧失了前进的方向。此时你应该告诉他,对待批评的最好办法便是承认并改正。当孩子主动承认了错误时,你完全可以告诉:“你这样做很不容易,因为这可需要很大的勇气,你可以对自己说你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

3.鼓励孩子多作自我肯定

对孩子来说,他心中的自我肯定往往是脆弱的、飘摇不定的,因而极需要得到外界的不断强化。强化孩子自我肯定的方法有很多。如可让孩子为自己记一本“功劳簿”,让孩子每周花几分钟时间写出(或画出)自己的“功劳”,并告诉孩子,所谓“功劳”,并不一定非得是了不起的成就,任何小小进步,以及为这种进步所付出的任何小小努力,都有资格记载入册。你还可以教孩子学会以“自言自语”的方法不断对自己作出赞扬,当孩子遇到困难正踌躇畏缩时,你不妨鼓励他自己为自己鼓劲:“来吧,小朋友,你可是一个不怕失败的好孩子,再努力一次吧!”

你应该让孩子觉得:你对他的赞赏完全是诚恳的,而不是应付的、客套的,更不应该是虚伪的、做作的。

对孩子露出八颗牙齿的微笑

年仅15岁的女中学生小华前后离家出走多达45次。她的父亲采取说教、责骂、体罚、跪求等方式均未能阻止她离家出走的念头和行为,反而加剧了她对父亲的怨恨和反抗。父亲最后不得已将女儿反锁在家中达一年之久,但最终还是被女儿设计骗过逃离家门。面对自己教育孩子彻底失败的事实,父亲伤心之余还是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教育专家身上。教育专家在通过与父亲、女儿对话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之后,得出了一个令父亲吃惊的结论:孩子始终缺乏家长的赞美是导致孩子畸形成长的诸多因素中的一个关键所在。

赞美是同批评、反对、厌恶等相对立的一种积极的处世态度和行为。一个人不管是通过语言还是通过行为,只要表达出对别人长处和优点的肯定和喜爱,都可以说是赞美。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真诚的话语会给人温馨、使人感激,真诚的赞美更会给人信心、给人力量、催人奋进。台湾作家林清玄曾在报纸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极力赞美一个小偷的技艺如何高超、脑瓜如何聪慧,并真诚地感叹如果此人将智慧和能力用在正道上,肯定能成大事。恰巧此文章被小偷看到,感动之余,洗心革面,重做新人,几年之后成为一个享有盛名的企业家,此赞美的神奇功效让人叹为观止。

美国第16届总统林肯是贫寒家庭出身,以其高尚的人品、钢铁般的意志、质朴而又高超的处世艺术,由摆渡工、律师、议员而逐渐成为总统。他的处世名言是:“人人都需要赞美,你我都不例外。”可是我们的孩子又有多少能经常得到家长的赞美呢?

究其原因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受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孩子批评的次数要远远大于表扬,好像只有批评才能使人进步。不是有一个词语叫“鞭策”吗?就是鞭策着前进,这是中国教育思想的一个写照。纵然对孩子很满意,极有赞美之意,也是很含蓄地留在心底,不溢于言表。二是望子成龙是家长们的夙愿,可有的父母缺乏对孩子的确切了解,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不管孩子如何努力总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又怎能得到父母的赞美呢?三是有的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吃穿,对孩子成长中的精神、行为、习惯等缺乏全面的关心和了解,不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故对孩子的赞美少之又少,这也是本节开头提到的父亲教育小华失败的真实原因。

我们都会笑,那能不能对孩子露出八颗牙齿真诚地微笑一下,让孩子感到实实在在的亲切感呢?要想让孩子生活在和谐、温暖、相互信任、相互赞美的氛围中,使孩子养成健康向上的心理,能积极主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从而使孩子的人生旅途充满笑声、掌声,充满着决心和信心,那就要学会做赞美孩子的家长,让你的赞美成为承接孩子昨天的成绩与明天的进步的加油站。赞美其实是一种艺术的体现,父母要想演绎好这门艺术,必须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我们许多父母习惯于用审视或挑剔的眼光注视孩子,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我们看到的多是孩子的缺点和不足,而当我们换一种心态,改用信任、欣赏的目光关注孩子的行为时,就会发现,原来每个孩子都有那么多的优点和长处。要想真正做到用信任欣赏的目光关注孩子,必须改变那些根植在我们思想深处的陈旧观念。

不要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过高的期望。面对当今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无所不能、无所不精,各方面都力求胜人一筹。这种过高的期望导致家长看着自己的孩子时觉得他这方面不行,那方面也不行,结果只能是越看越生气,越比越失望。

俗话说,不以成败论英雄。作为家长,应多关注孩子努力的过程。如果你细心观察,在孩子的行为过程中你会发现许多美妙之处。如孩子在绘画时的专注神情,玩玩具时表现出的丰富想象力,游戏中的相互协作,表演时的乐观真诚等,无一不是值得我们成人欣赏的。如我们直奔结果而去,可能什么都看不到,因为孩子的行为结果可以说是没有什么社会价值的,他们通常是为体验过程而去做某些事情的,但这也正是孩子们的可爱之处。

亲子正面沟通秘诀

赞美的艺术性还需要通过一定的技巧来体现,过度的鼓励和赞美会让孩子感到你不真诚,因此,赞美孩子时掌握一定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

1.赞美必须是由衷的

家长有时对孩子兴高采烈拿过来的作品连正眼都不看一眼就随口说:“好好,不错。”这种敷衍式的反应会让孩子很扫兴,只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是不可能得到愉快的体验的。

2.赞美应是具体的

对孩子的赞美要具体、明了,最好是多鼓励孩子努力的过程,这种有针对性的赞美会让孩子明白什么地方做得好。通过对孩子努力过程的赞美,还可以很自然地将努力的过程与结果联系起来,让他们懂得是努力促成了成功。

3.赞美要坚持原则

由于溺爱,有些父母无原则地对孩子的种种行为加以赞美,使得孩子是非不清、骄横跋扈。孩子按大人的要求去做了并做得很好,就应该及时赞美。做了不对的事情,即使孩子哭闹、耍赖皮也千万不要迁就他、说好话,否则,赞美就会失去原有的积极意义。

4.学会当众赞美

孩子应当得到赞美时,应使他当着别人的面得到。孩子的成绩被当众传播了,这就是双重的奖励。

5.赞美要有休止符

孩子经过努力作出了成绩,或者他做完了应当做的事情,都应该得到赞美。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不要重复称赞某件事情,当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后,就可以适当减少对孩子这一方面的赞美。

6.赞美应是及时的

及时的赞美会让孩子很快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而这种体验能更好地促进孩子下一步的努力。孩子做完某件事或正在进行中,就给以适当的赞美和鼓励,孩子做事的完成效果会更好。如果一时忘记了,就应该设法补上去。

7.不要直接赞美孩子整个人,而应该赞美孩子的具体行为

赞美孩子不要夸大其词,否则会使孩子沾沾自喜,自以为了不起。如孩子对天文十分感兴趣,常常画出天上的星座,那么“这孩子真聪明,一定会成为天文学家”这种赞美就显然不恰当。相比较而言,就事论事似乎更好些,可以这样说:“这个星座画得真不错。”否则,言过其实的赞美会给孩子播下虚荣的种子。

幽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语言

阿勇是个十分风趣的人。秋收的一天,他拖着疲惫的步伐从田里割稻回家,想舀水来洗脸,却发现水缸里已经没有一滴水了(这个村里还没有自来水,村民吃、用水都要到河里去挑)。阿勇没有责怪放暑假在家的孩子没有挑水,也没有命令他去挑水,而是拿起水勺对孩子说:“小伙子,你到隔壁大妈家里借几勺水先用一用吧。”孩子听出了父亲是在给自己提意见。他二话没说,就红着脸去挑满了整整一缸水。这就是用幽默的方式教育孩子的好处。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喜欢板起面孔说教,其实就不如来点幽默,教育效果将会更好。幽默是润滑剂,能使大家融洽地相处;幽默是快乐之源,能使我们的家庭生活充满和谐与快乐。在我们的家教中,恰当的幽默不仅能使孩子免去在大人面前的拘谨,还能使其在轻松一笑中接受良好的正确的教育。

苏联著名诗人米哈伊尔·斯维特洛夫就是用幽默的方法来教育孩子的高手。有一次,诗人刚进家,就发现一家人慌作一团,诗人的母亲正在打电话给医院请求急救。原来,诗人的小儿子舒拉别出心裁地喝了半瓶墨水。诗人明白:墨水是不至于使人中毒的,所以用不着慌张,而这正是教育舒拉的好时机。于是,他轻松地问:“你真的喝了墨水?”舒拉得意地坐在那里,伸出带墨水的舌头,做了个鬼脸。诗人并没有发火,他从屋里拿出一沓吸墨水的纸来,对儿子说:“现在没有别的办法了,你只有把这些吸墨纸使劲地嚼碎吞下去了。”一场虚惊就这样被诗人的一句幽默给冲淡了,并且在家人的嬉笑中结束。舒拉原想以此成为家人的中心,但是未能如愿。此后,他再也没有犯过类似出风头的“错误”了。

缺乏幽默是悲哀的,家庭教育也同样如此。幽默感应在父母的语言修养中列居特殊的地位。

幽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不可忽视的家庭教育手段。幽默感可以感染孩子,在一个充满幽默欢笑的家庭里,孩子就会变得活泼、热情、开朗。作为启蒙教育者的父母,与孩子开些善意的玩笑,鼓励孩子说些健康的俏皮话,用幽默的方法教育孩子,都是十分有益的。儿童心理学家认为,这绝非逗乐,而是在培养孩子健康欢乐的个性。

对待孩子的错误,严肃认真的批评是一种教育方法,有时采取幽默的手段同样也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我们不应总是用斥责惩罚的方式对待犯错误的孩子,不要让孩子总是担心受到惩罚,而要使他们在看出自己谬误的同时破涕一笑,其效果往往比板起面孔训斥孩子好得多。

幽默感重要吗?十分重要。一个孩子具有幽默感,表明他有一种积极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将来一定会拥有较好的人际关系,这对他一生的发展将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有人认为,幽默感也是衡量人才素质的一项标准。

要培养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年轻父母不妨抽出一点时间来,与孩子一起欣赏具有幽默感的生活小事,善于在生活中发现幽默。孩子的天性是快乐的,让孩子在轻松、充满幽默气氛的环境中成长吧!

亲子正面沟通秘诀

父母多一分幽默,子女就多一分笑声、多一分欢乐、多一分力量。幽默不仅能消除父母与子女之间人为的紧张情绪,而且可让子女在笑声中健康身心,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1.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认识水平,选择合适的幽默作品让他听读

在欣赏与自己年龄相符的作品时,孩子不仅会对作品本身感兴趣,也会对作品的幽默之处有所期待,在一次次的重复中,他仍兴致盎然,开心地等待最精彩的情节的出现,然后开怀大笑。

2.在生活中发现幽默

在我们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妙语和好笑的片断。比如有的小朋友说:“我喜欢下雨天,下雨了,可以用雨水洗盘子,把盘子放在外面就行了。”还有一个小朋友说:“有一个外国老师吃火锅,她把蘸的调料当饮料全喝光了。”父母要做个有心人,捕捉生活中有趣的情节和对话,经常与孩子一起分享快乐。

3.根据孩子的兴趣把握“重点”

有的孩子在欣赏幽默画或幽默故事时,并不喜欢父母完整地讲述整个故事,父母不如就把讲解的重点放在“惊喜”之处,让孩子过把瘾。

4.尊重孩子,允许其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在欣赏同一个作品时,孩子与父母往往从各自的角度、以各自的经验去理解作品。比如在欣赏《父与子》系列漫画时,父母可能理解为“父子情深”,而孩子的理解却是“这个孩子太调皮了”。父母可鼓励孩子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发挥想象,这样孩子才能在欣赏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释放、理解能力的提高和想象力的发挥。

5.在家中设立“开心一刻”“开心一角”

收集各种笑话和幽默画,与孩子一起欣赏,引导孩子主动地感受,发现有趣或奇妙之处,让孩子在“有趣之处”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

赏识孩子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志玲是个生活刻板严谨的人,作息极有规律,无论发生什么事,作息时间从不改变,但是她却有一个不安分的女儿莎莎。

莎莎是个好奇心强的女孩,成天都在不停地动,不知疲倦地做游戏、玩闹,发出种种声响。她与母亲是两个极端,因此母女之间的战争一天之中不知要发生多少次。

有一次,莎莎把祖母刚送给她的万花筒拆开了,想看看里面究竟藏了些什么,这自然招致母亲的愤怒。拆东西可算是莎莎最大的爱好了,凡是让她感到好奇的东西,都逃不过被拆的命运,当然她也逃不过挨罚的命运。可是无论母亲怎样罚她,她的这个毛病始终也改不了。

还有一次,莎莎竟然把啄木鸟挂钟给拆开了,要知道这座挂钟是莎莎故去的祖父留下来的遗物,母亲一直十分珍惜。现在这座钟被大卸八块,零件散落了一地。母亲被气得暴跳如雷,不由自主打了莎莎一下。

“从此以后,不许你乱拆东西,不许大声唱歌,不许胡闹……”志玲一口气给莎莎下了好多条死命令,并威胁莎莎如果违犯命令就要受罚。

那天莎莎抽抽咽咽地哭了很久。从此她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劲儿,眼睛里充满了一个9岁的孩子不该有的忧郁神情。

成人在考虑问题时,常要受到许多潜在因素的限制,但孩子却不同,他们可以让思维插上翅膀自由地飞翔,他们常常会想出出乎人意料的答案,这是很可贵的。

亲子正面沟通秘诀

家长如何才能做到赏识孩子可贵的好奇心呢?

1.转变家长的育子观念

一个真正关心孩子成才的家长,必然会考虑如何转变育子观念,把孩子的头脑、双手、嘴巴、行动从传统的说教中解放出来,帮助孩子变“听话”为“主动出击,勇敢创新”,不断挖掘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学会创造。

2.珍惜孩子的好奇心

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的过程中,要特别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并鼓励他们大胆思考。歌德、爱迪生、伽利略等人的成才事例告诉我们,孩子的创造潜能靠培养、靠挖掘,尤其是需要家长给他们创造宽松的、适宜他们成才的环境,并善于引导他们正确的思路,在创造中享受成功。

如果纠正过多,管教过严,孩子在考虑问题时就会怕犯错误,久而久之,就会感到自己什么也不行,只能从成人那里接受现成的安排和结论,使孩子丧失自信心、自尊心和创新精神,从而阻碍孩子创造能力的发展。

正确的做法是,家长以积极肯定的态度鼓励孩子大胆思考,勤于提问,勇敢探索。如果是新奇的问题,即使是错的,也要给予鼓励,因为关键是孩子在思考。而家长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培养他们灵活思考的思维能力。

3.保护孩子可贵的问号

好奇、质疑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年龄小,知识有限,面对大千世界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常常提出“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等问题,孩子的这种质疑正是他产生创造力的源泉。孩子的好奇、质疑是自发的,是星星之火,引导得好,就会燃烧起来,形成熊熊烈火。因此家长要做“助燃剂”,切莫当“水龙头”,要把握孩子的心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解决他们心中的问号。

4.不要怕被孩子问住

睡觉前,一位母亲在给儿子讲一个成语故事——掩耳盗铃。“古时候,有一个小偷,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门上的铃铛。他自己听不见铃响,就以为别人也听不见铃响……”还没等母亲说出故事的引申义,儿子迫不及待地问:“妈妈,小偷是用一只手捂住耳朵还是用两只手捂住耳朵?”妈妈顺口说:“当然是两只手了。”孩子疑惑地望着妈妈说:“既然是两只手捂着耳朵,那他怎么去摘铃铛呢?”

做父母的听到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应该感到高兴。因为您的孩子正在进行富有创造力的思考。

5.亲子共学,其乐融融

家长对孩子提出的问题是不能马虎的,要用他们能听懂的语言不厌其烦地讲给他们听。在丁丁的眼里,爸爸是无所不知的“大学问家”。丁丁上学以后,问号更多了,而且更“专业”了,爸爸真有点招架不住。因此,爸爸给孩子买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里面不仅有天文、地理知识,还有信息科学知识。这下可好了,丁丁再有什么问题,爸爸就说:“我们一起看看书中是怎么说的。”于是父子俩就一起看书,一起找答案,就这样做到了“孩子解疑难,爸爸长知识”,真是共学相长,其乐融融。

让孩子体验爱的力量

这是一个贫寒的家庭,一家人相依为命。父亲辛辛苦苦地工作,养活一家子,儿子也知道生活的艰辛,一直都很懂事。

有一天,儿子眉头紧锁,郁郁不乐,显得心事重重。

父亲把一切看在眼里,关切地询问儿子,儿子怎么也不肯说,他不想难为父母。后来经父亲一再追问,他才吞吞吐吐地说:“同学们都有自行车,只有我没有……”

父亲沉默了,因为家里实在没有多余的钱。

过了几天,儿子惊喜地跑回家,对父亲说:“爸爸,给我两块钱吧。我要玩转盘游戏,奖品中有自行车。”

父亲看着儿子渴望的眼睛,没说什么,把钱递给了儿子。儿子欢天喜地地去了,不久便垂头丧气地回来了。

“我是世上最不幸运的人。”儿子忧郁地嘟囔着。父亲意识到自行车对儿子的重要性,若有所思地转身走了。第二天,父亲让儿子再去试一次运气。

儿子有点迟疑,但在父亲鼓励下,还是拿着钱去了。这回,大喜来临,儿子一蹦一跳地跑回家,对父亲说:“我中了,我有自行车了,我是世上最幸运的人,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我了……”

若干年后,儿子事业有成,拥有了不薄的家产。那辆自行车他一直保存着,每当他受到挫折时,都会想起自行车,想起他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

而那位父亲呢,一直保守着一个秘密。父亲临终前,把儿子叫到床边:“儿子,你知道那辆自行车是怎样得到的吗?”儿子困惑地看着父亲。“那辆自行车是爸爸买的。我从亲戚朋友那里借钱买了那辆自行车。因为,我不想破坏你的感觉,让你觉得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人。为此,我辛苦了10年,才把钱还清……”

没有爱的世界是冷酷的,没有爱的世界是悲惨的,没有爱的世界是阴暗的。作为父母,应当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深深的爱。

父母深深的爱,恰似大江大河的源泉,当孩子生命面临干涸时,给孩子希望;父母深深的爱,恰似不灭的灯塔,当黑暗袭来时,给孩子光明;父母深深的爱,恰似激昂的旋律,当孩子意志消沉时,给孩子鼓舞;父母深深的爱,恰似激越的号角,当孩子感到烦恼时,给孩子力量。

知心姐姐卢勤曾说过:“爱是一个口袋,往里装产生的是满足感,而往外掏产生的是成就感。”的确,如果让孩子时时刻刻成长在爱之中,那么孩子就会生活在快乐与满足中,就会用一种深深的爱意去感悟生命,迎接挑战,健康地成长。

用爱心去关爱孩子,就能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每个父母都应该懂得:爱是教养孩子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资格谈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而关爱孩子则是一门艺术。研究表明,把“关爱”强加于孩子,极易扼杀孩子的天性和童真,导致孩子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碍。教育专家认为,对孩子过度的关爱与对孩子采取棍棒教育如出一辙,只不过后者的伤害是从肉体到心灵,前者的伤害是从心灵到肉体。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每一位父母都应该正确适度地爱自己的孩子,让孩子体验爱的力量,引导孩子走向成功。

亲子正面沟通秘诀

教育专家指出,父母爱孩子一般有以下五种方式。

1.身体接触

身体接触是最易于使用的爱的语言:常被人握着、拥抱和亲吻的孩子,比那些被人长期甩在一边且无人碰触的孩子更容易发展出健全的感情生活。

2.言词肯定

作为孩子,再也没有比听到父母在口头上肯定的话,更能使他们感受到被爱的了。每个父母都应该每天对孩子说几句夸奖和赞美的话,即使觉得自己掌握不好夸奖的尺度,那最起码也要做到不再挖苦、数落、讽刺孩子。

3.时刻关注

时刻关注就是给予孩子全心的关注。这种关注向孩子传达的信息是:孩子你很重要,我喜欢跟你在一起。这会使孩子觉得他对父母来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他觉得真正被爱,因为他完全单独拥有父母。

4.赠送礼物

赠送礼物是表达爱的有力方式,其表达爱的效果常常会延续到好几年以后。最有意义的礼物会变成爱的象征,那些真正传达爱的礼物,则是爱之语的一部分。赠送孩子的所有礼物,最终都会成为展示父母的爱的东西。

5.行动支持

父母对孩子的行动支持,不仅是对孩子表达爱的一种方式,还是给孩子以身作则的人生示范。父母为孩子所做的服务行动,最高目的在于帮助他们成为成熟的人,并学会借由服务的行动去爱别人。服务不单包括帮助自己爱的人,也要服务那些根本无法回报或偿还这些爱的人。

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但并不是每一个子女都能感受到的。有的父母不愿娇惯孩子,就采取一种很严格的方法对待孩子,使孩子处于负面阴影之下。这样的结果,常常会引起孩子自尊心的缺失。自尊心是一种很难培养的德性,而独有爱可以培养它。

发现和放大孩子的优点

小龙是个聪明且调皮的男孩,经常会出现许多“小问题”,制造诸多“麻烦”。

这一天,妈妈刚刚回家,听到爸爸正在生气地指责小龙:“没收拾好自己的物品,就跑出去玩!说你多少次了,你怎么老是爱摆个烂摊子啊?”

说到气头上,爸爸又开始批评小龙的其他诸多错误,如粗心、脾气不好、贪吃等。

妈妈瞧瞧小龙,正满不在乎地嘟着嘴,满脸的不服气和不情愿。为了缓和僵局,妈妈若有所思地说道:“小龙身上是存在缺点,我想他自己知道那样做不对。每个人都有缺点的,可每个人身上也是有优点的啊!”

爸爸领会了妈妈的意思,定神后说:“是啊,有缺点不要紧,只要改正就好。其实小龙身上有许多优点,比如很爱劳动,喜欢主动帮助朋友。”

妈妈接着说:“还有呢,做事情很认真,学本领很聪明呢。”

小龙本来以为妈妈也会批评自己,谁知竟然夸奖自己。他被爸爸妈妈夸得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最后妈妈说:“小龙有这么多优点,我们也很为你骄傲,如果能将自己的缺点改掉变成优点,那么小龙会是个了不起的人,大家会对你另眼相看的。”

听了妈妈的一席话,小龙轻轻点点头,仿佛若有所思。

从此之后,小龙的很多“毛病”果然都改掉了。

美国成功学励志专家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每个孩子都有许多优点,而父母却反而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认为只有管好孩子的缺点,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其实,这样做就像蹩脚的工匠,是不可能造出完美的瓷器的。”

父母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让孩子在自信中成长,充分发挥其正面、有效的教育作用。面对孩子,父母应竭力发现和放大他们的优点、闪光点,并进行真心地赞扬,引导其成为改掉不良行为的动力,使孩子建立自信,迈向成功。面对“坏”孩子,更需要竭力去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是沙里淘金,哪怕那些闪光点微不足道,父母都需要出自真心地去赞扬、鼓励和引导他们。

每一个渐渐长大的孩子,如果父母爱他,他也会认为自己是可爱的,会感觉到自己是天地间的宝贝,自己生命的存在就是一个大优点。假若父母打他,奚落他,那脆弱的生命,就会被利剪截断双翅,从此萎靡不振。

亲子正面沟通秘诀

很多父母也想表扬孩子,但往往觉得找不出其值得表扬的优点,这该怎么办呢?身为父母的你不妨按照下面的方法来做做看。

1.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孩子

不只是盯着学习成绩一个方面。孩子的性格,孩子的文明礼貌,孩子的劳动表现,孩子的交往情况,孩子的文体才能,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的动手能力,孩子的卫生习惯等,都是评价孩子的因素。父母考虑的面宽了,就不难找到值得表扬的内容。

即使对学习本身也应全面地去分析,不能只看分数。学习的认真程度,预习复习情况,各门功课情况,写字是否工整,卷面是否干净,会不会使用工具书,愿不愿向老师请教,有没有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等,都可以思考一下,也会从中找出优点。

总之,父母不可对孩子“只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2.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不要把孩子看“死”了。只要细心观察孩子,就会发现孩子有进步的地方。如孩子可能对某些问题的认识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可能某方面科学文化知识增加了,可能一次作业或者一次答案进步了,可能在劳动或公益活动方面表现较好,可能文艺、体育取得好成绩,可能有什么小发明、小制作,等等。

关键是要拿孩子的今天比昨天,比前天,而不是跟别的孩子比,哪怕发现一点微小的进步,也应及时肯定。

家长不应该由于横着比或高标准要求而看着孩子的点滴进步不起眼儿,认为不值得一提就将其漠视、忽略了,应该想到优点是一步步发展的。

3.对孩子要具体事情具体分析

事物都是多因素的,看孩子的任何问题都应从尽可能多的角度去了解分析,避免以偏概全,笼统否定。

比如说孩子的某次作业没做好,错误较多,应该看看哪些题错了,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因为马虎不认真,还是根本不懂。如果不懂,是老师讲解时没听清楚,还是做作业前没有复习。还有的孩子可能抄错了题,抄错了答案。这样从不同角度、不同因素一分析,就会找到问题的根儿,也就有了解决的办法。

在分析过程中,该肯定什么,就肯定什么,该否定什么,就否定什么。只有表扬与批评是从实际发出的,孩子才会服气。

4.夸孩子的优点要讲究科学方法

关于表扬,父母应该注意要中肯、适度,不过分夸大,也不无端缩小;要有分析地表扬,不能太笼统,让孩子清楚表扬的是哪一点,为什么表扬;要注意时间、场合,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年龄特点,宜及时讲的及时讲,宜阶段讲的阶段讲;宜当面表扬的当面表扬,宜采用暗示的就采用暗示,该向老师汇报的就告诉老师;对有骄傲情绪的孩子应适当减少表扬的频度,提高要求;对缺乏自信、有自卑感的孩子要通过肯定点滴进步培养其自信心;要讲究表扬的方式、方法,口头表扬,手势动作表扬,书信表扬,庆贺式表扬,物质鼓励,依孩子特点和该表扬内容而定。

总之,父母需要用“放大镜”去观察孩子,当父母为孩子的缺点烦恼时,不妨静下心来,从头到尾,认真回味一下孩子身上至少不会令你烦恼的地方,你总会发现孩子身上的可爱之处。或许,孩子的一个小动作、一个微笑,都可能打动你的心。

父母请务必记住,对待任何一个孩子,往往是表扬越多优点越多,训斥越多毛病越多。

赞美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父母越是能够发现和放大孩子的优点,孩子就会具有越多的优点,就会变得越优秀。

表扬孩子要适可而止

王女士的女儿上小学三年级,为了让她在各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王女士就不断地对女儿进行表扬。在家里,无论女儿做了什么事情,哪怕她只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或者是取得了芝麻大点儿的成绩,王女士也要及时地对女儿大加表扬一番。在和她下棋、玩扑克或者做游戏时,都要故意输给她,而且还不停地给予热情的表扬,“你真棒”“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等等,反正什么最好听,什么最让女儿高兴就说什么。当然,在王女士的不断表扬下,女儿的表现也着实进步了不少。

但是时间长了,王女士发现,如果她和丈夫不及时表扬女儿,或者表扬不能让女儿满意,女儿就会非常不高兴,甚至发脾气。令人担忧的是,习惯了表扬的女儿,根本无法接受他们一点点善意的批评。有时候,当她在学习上或者是在生活中有做得不好的地方,王女士耐心地提醒她,也会惹得她老大不乐意。后来听老师说,她在学校里也如此。明明是她粗心做错了题,老师点名提醒她,她的反应却异乎寻常地激烈,有时候甚至还会哭鼻子。

俗话说,“人无完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事实上,父母对孩子表扬的目的在于激励孩子向更好的方向发展。适当的表扬有利于孩子树立自信心,但有些父母过分表扬孩子,孩子对表扬就形成了过分地依赖,而对批评,哪怕是善意的批评,也会产生无原则的抵触心理。这样的孩子往往缺少自我意识,他们做一点小事都希望得到表扬,否则就不做。

德国教育家卡尔·威特说过:“我们不能让孩子在受责备的环境中成长,但是也不能让他们整天泡在赞美里。”过多过分的表扬,会带给孩子不必要的困扰,会带给孩子压力,致使其形成焦虑心理。所以,父母对孩子的表扬要适可而止。

每个人都有被肯定和被表扬的需要,孩子更是这样。表扬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确的表扬能够从正面引导孩子的心理朝着大人希望的良好方向发展,这就要求父母对孩子的举动留心观察,设身处地地考虑孩子的感情需要,学会表扬孩子。其实学会表扬孩子也并不难,关键是父母有没有这种意识,能不能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亲子正面沟通秘诀

为了使表扬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家长在规范孩子行为的过程中,应准确地把握表扬的尺度,也就是说表扬要适度。

1.表扬孩子时家长的感情流露要“浓淡”适度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孩子稍微有点进步就欣喜若狂、赞不绝口,久而久之,必然会助长孩子的自满情绪。还有的家长对孩子总是恨铁不成钢,尽管已看到孩子有很大的进步,但为了防止孩子骄傲,他们按捺住内心的喜悦,在语言、行动上无任何表示。经常这样,必然会挫伤孩子的进取心。正确的方法是:在表扬孩子时,高度重视感情的作用,尽量做到“浓淡”适度。有时给孩子一个轻轻的微笑,也会起到许多赞美之词难以起到的作用。

2.表扬和批评的反差要“大小”适度

表扬不仅具有激励、导向功能,而且具有批评功能,例如对甲的表扬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乙的批评。有的家长为了督促孩子进步,总是过分笼统地夸奖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好,时间长了,无疑会使自己的孩子丧失信心或产生抵触情绪。

3.表扬的方式要“虚实”适度

对孩子的评价应该是公正、准确的,但是,表扬作为教育孩子的一种多功能的手段,在具体运用中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即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下,允许有一点“虚”内容。这里的“虚”主要指的是两个方面:第一,是对事实的适度夸张。例如,孩子纯粹是因为好玩,挥着扫帚在院中“扫地”。家长明知如此也不必道破,应及时表扬他爱劳动的行为,这种夸张有利无害,因为它既可以肯定孩子的正确行为,又可以让孩子知道,劳动是一种美德。第二,是对孩子将来的期望。例如,孩子的美术作业并不好,幼儿园每次作画,孩子总有自卑感。家长可以这样说:“你现在还没掌握方法,以后只要按老师要求认真去画,肯定会画得很好!”这种鼓励尽管超越现实,但对孩子来讲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是要把握好表扬中“虚实”的程度。为此,在含有虚的内容的表扬中,应该注意三点:一要有利于增进孩子的自信心;二要不过于脱离实际;三要给孩子指明前进的方向。

4.表扬与奖励相结合

孩子表现得好,可以适当地给一些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如给孩子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或给一个小玩具、小食品等,以鼓励孩子继续努力。

对孩子的刻苦努力给予肯定

琳琳小的时候学东西比别的孩子慢半拍,她的父母曾为此非常担心:孩子以后会学习好吗?能跟上其他孩子的学习进度吗?琳琳上小学了,正当父母都认为琳琳不会有什么好成绩的时候,琳琳却带回了一张100分的试卷。这是一张数学测验的试卷,上面被老师画满了红色的勾勾。

“这是你的卷子吗?”妈妈有些不相信,她吃惊地问琳琳。“当然是我的,不然还会是谁的啊!”琳琳自豪地对妈妈说。“琳琳真不错,告诉妈妈你是怎么考出这么好的成绩的?”妈妈问道。

“老师讲课的时候我经常听不太懂,所以下课之后同学们都出去玩,我就把不懂的地方拿去问老师,老师再给我讲一遍,我就全懂了。做作业的时候如果有不会做的题,我就把老师讲的课再复习一遍,不会做的题也就会做了。答案的那些题目我都会做,就考了100分。”琳琳高兴地对妈妈说。听了琳琳的话,妈妈更自豪了,虽然自己的孩子算不上聪明,却如此好学和努力。

赏识孩子的刻苦努力,告诉孩子成功与失败并不是对立的,它们不过是一种比较。有时,成功只是比失败多了一点点,只要刻苦努力,就是在不停地前进。

作为父母,应该赏识孩子的刻苦努力,对他们的努力给予最热情的支持和鼓励。不要因为自己孩子的不聪明而气馁,而应该为孩子的不努力而担心。很多情况下,父母应该故意淡忘孩子的聪明,而重视孩子的努力,并把这种理念传递给孩子,让他们感觉到只有努力才能获得父母的认可和夸奖,进而逐步明白一个道理:聪明往往只能决定一时的成败,而努力则决定了一生的命运。

有时候,也许孩子所取得的结果是错误的,但是其间所付出的努力和收获却是宝贵的。例如,一道比较难的数学题,孩子通过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解答方法。但当他运算的时候,却因为马虎,算错了一个数字,最后导致整个题目的答案错了。这时,父母首先该怎么做?是训斥孩子算错了,还是表扬孩子找到了解题的方法?许多父母可能会首先想到前者,他们只看到孩子的结果做错了,而没有看到做事过程中孩子的努力与收获。所以,每当父母觉得孩子错了,想骂他、打他的时候,一定要学会从另一面去“发现”孩子,看到孩子刻苦努力的过程。

亲子正面沟通秘诀

作为父母,怎样才能在赏识孩子的努力和勤奋时做得更好呢?

1.为孩子设定“小目标”

不要认为赏识就只是单纯地用语言夸奖孩子。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孩子设定一个“够得着”的小目标,这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赏识,而且这种情况下的赏识不会产生“副作用”。

设定一个合适的目标。“跳一跳,够得着”是对合适目标很好的形容。如果孩子不需要跳起来就够得着,那就失去了目标的意义。但如果跳起来也够不着,那就不能让孩子获得成功和自信,反而可能让孩子感觉沮丧。

这个目标应该如何设定呢?第一,父母应该对孩子的能力和现实条件有一个正确认识,切忌急于求成;第二,在设定目标时应该和孩子一起决定,这样不仅能听取孩子的意见,也能让孩子更有积极性;第三,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情况把握不准,最好与孩子的老师商量商量。

2.强化孩子的目标意识

让设定好的目标在孩子的心中扎根。比如可以把目标写在墙上悬挂的黑板上,或者用彩色纸写了贴在墙上。如果目标有一定的时间限度,那么再给孩子一本“目标日历”,目标应该在完成的那一天被显著地标明。

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潜能。强调孩子“一定能行”,这种办法对一部分孩子管用,而对另一些天性比较胆怯的孩子来说,可能反而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3.不妨用激将法激励孩子

有一种游戏是走吊桥,吊桥晃来晃去,又没有扶手,孩子害怕。这时,父母不妨先走过去,对孩子说:“你要是不过来,我们就走了。”让孩子处于一种必须靠自己力量才能克服困难的境地。

赏识孩子的努力和勤奋是一种重要的激励孩子的手段,它之所以有效,一个重要的心理前提是每个孩子都希望讨父母欢喜,每个孩子都信任父母的权威。赏识孩子的努力和勤奋,使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肯定,跟父母的关系自然就会更融洽,也会减少孩子许多不听话的行为。

在众人面前多多赞扬孩子

一位年轻妈妈一次随随便便地对邻居说:“啊!你家小妹妹真可爱,真乖,不像我家乐乐吵吵闹闹,只会淘气,让人心烦。”在一旁的乐乐瞪大了眼睛怯生生地说:“妈妈我乖。”不料妈妈却大声说:“乖什么乖,就知道淘气烦人,一边去!”过了几天,大家发现乐乐变了,天真活泼的乐乐看到妈妈回来,躲在椅子后面不敢往前去。妈妈说:“乐乐过来亲亲妈妈!”乐乐小心翼翼地亲亲妈妈后竟然冒出一句:“妈妈我乖,你别心烦。”所有在场的人听了都大吃一惊。

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作为父母,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这样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尤其在别人面前,孩子的自尊心更加强烈,当着别人的面批评和训斥孩子,会大大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孩子的大脑还处在混沌天真的状态,大人的一言一行将影响孩子的一切。当你漫不经心或火冒三丈地说孩子“笨”的时候,就会让孩子形成一种意识:我是天下最笨的孩子。孩子一次次地接受大人的苛责,也就等于一次次地接受对自己的否定:我什么也比不上别的孩子。

有些父母自己的自尊心往往比较强,而对孩子的自尊心却毫不在意,就算已经感觉到孩子受了委屈或伤害了孩子的自尊,也不以为然,认为小孩子有什么面子不面子的,甚至有时还有意给他们一点小伤害作为惩戒。其实,这种做法非常不明智,因为这不但不能激励孩子,反而会给孩子造成心灵上不可磨灭的伤害,甚至让孩子怨恨父母,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

赏识教育的理论告诉我们,对孩子要多赞扬、多鼓励,少批评、少责骂。经常对孩子赞扬、鼓励,尤其是当着别人的面赞扬孩子,能使孩子产生成功感和荣誉感,从而增强他们学习和做事的信心。

因此,我们应该把对孩子的赏识扩展到别人的面前,要善于当着别人的面赏识和尊重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充分感觉到你对他的重视和欣赏,从而激励孩子产生无穷的力量和信心。

父母在赏识别人孩子的同时,其实也是让别人来赏识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有时这比父母的赏识更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

亲子正面沟通秘诀

在别人面前赏识自己的孩子时,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赏识孩子的态度必须是认真和真诚的

不能为了炫耀自己或者敷衍别人而故意吹嘘、夸大孩子的优点。

2.必须有根有据

要根据孩子的平时表现来赏识孩子,不能因为赏识而赏识,凭空捏造事实,让孩子感觉你在作假。

3.要适可而止

不要说起来没完,让孩子感觉不自在。要知道,赏识的话并不是越多越好,有时候说得多了反而无益。

孩子比成人更爱面子。他们对于赞扬是极其敏感的,在幼年时期就具有了这一敏感度。他们觉得,自己能被别人看得起,尤其是被父母看得起并当众夸奖,是一种莫大的快乐。所以,当跟别人说起自己的孩子时,不管孩子是否在场,都要怀着赏识和尊重的心态去谈论他:“我的孩子很棒,我很喜欢他!”

怎样说话不伤孩子

怎样说话不伤孩子

作者:静涛类型:都市状态:已完结

天下父母无不盼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但大多数的中国式家庭教育让我们看到,许多孩子没有在父母的打骂中成功,也没有在老师的严厉管教下...

小说详情